继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国百所大学威尼斯wnsr9778院长论坛”之后,2021年12月11日,第四届“中国百所大学威尼斯wnsr9778院长论坛” 暨“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在威尼斯wnsr9778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90所院校的25位校长、211位院长出席本次论坛。论坛设立了由“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经济学教育如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征程历史使命与经济学理论创新”“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经济学研究如何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五个主题组成的圆桌论坛。
“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圆桌论坛
“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圆桌论坛由威尼斯wnsr9778副院长锁凌燕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吉林大学威尼斯wnsr9778院长丁一兵,中国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广西大学副校长、威尼斯wnsr9778院长田利辉,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余振,天津大学马寅初威尼斯wnsr9778院长张中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威尼斯wnsr9778院长郑新业等嘉宾围绕主题进行了充分的分享与讨论。
锁凌燕主持
洪俊杰发言
洪俊杰结合中国入世20年的话题分享了他的认识与理解。他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是中国的一件大事,激活了中国的澎湃春潮,也是世界的一件大事,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显著地改变了当今世界经济的格局。入世20年来,中国一直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建设高水平营商环境,扩大对外贸外资的开放程度,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合作贡献中国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各方面改革进程,对接WTO的规则框架和国际标准,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外,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对中国而言,WTO是目前中美两大经济体对话仅有的重要平台,因此这一平台对于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因此,在WTO改革中,中国一直在探索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要维护国家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构建一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友好型的贸易规则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前进。
丁一兵发言
丁一兵认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都是中国经济学界应该努力前进的方向,而且二者本身并不矛盾,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只有形成扎根本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国的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为此,从国际化层面讲,我们一方面需要继续大力推进国际化学术发表,这是中国经济学研究提高自身水平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还需坚持并推进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这是我们展示、输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通过高水平切磋提升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必然要求。除了不断推进国际化之外,中国经济学界的本土化努力同样至关重要。从本土化层面讲,首先,我们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本土经济运行的特征事实;其次,我们需要树立本土化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去发现、挖掘本土有价值的经济问题,并通过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我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要不断提升经济学本土化的研究表达,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形成本土化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实现理论创新和学术价值。
洪永淼发言
洪永淼指出,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贯穿于过去四十余年中国经济学的整个转型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以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同样需要全球化,即研究话题、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都需要实现国际化。过去十年里,中国经济学家在经济学领域顶级刊物发表的文章数量不断上升,而其中不少文章是以本土话题为研究对象,由此可见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本来并不矛盾。目前,中国经济学家已经就中国经济学需要理论创新的问题达成共识,但对于如何实现创新的问题,则有待进一步凝聚共识。他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学界至少应当将方法创新作为推进中国经济理论创新的重要手段。关于国际化与西化的关系问题,洪永淼结合过往四十年中国不断融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却仍保持一枝独秀的事实指出,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经济学同样不会沦为欧美经济学的附庸。因此,在追求构建中国经济学派时,国际化为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参照系。采用当前学界公认的话语和研究范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国际同行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如此才可能达成共识。
余振发言
余振强调,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受制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经济发展是从本土化开始的。随着全球各地联系的日益密切,才逐渐从本土化不断步入到国际化,进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全球性市场,国家依旧是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主体。然而,面对全球化的负面冲击,国家越来越关注本土市场和利益,由此也带来重新注重本土化的倾向,并产生了全球本土化(Glocal)概念。与经济实践相关联的经济学研究则存在超脱性、现实性和保守性等特征。他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实际上是经济学研究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双循环问题。因此,这启示我们应该重点做好如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市场联动,即促进研究人员的流动,形成开放、有序、分层的经济学人才市场;二是内外联动,即经济学研究应该在问题和方法上形成内外联动,形成相应的学术规范和规则,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经济学研究是一个多样化的经济学世界,我们需做好不同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共存与协调问题;三是共同发展,即以双循环的方式,立足于中国本土经济问题,树立国际化视野,通过不断扩大开放来提升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水平。
张中祥发言
张中祥提出了时下国内学界在讨论经济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时可能会形成的三个误导。首先,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实际上并非本土化和国际化之争,更多的是学界对当前经济学研究思想性和学术性的担忧,即近些年国内的学术研究成果在规范性方面不断强化的同时却普遍存在思想性较弱的问题。这一现象实际应归咎于学科评估与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错误引导。其次,这一讨论还涉及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即认为对一般性经济现象关注和阐述不足,对其特殊性则过度强调,以致不被国外学界所认可。事实上,当前国内强调的不少特殊性现象其实还是属于共性问题。譬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但这些经济事物并非中国所特有,当然如果能通过中国的实践与研究,将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阐释清楚,这至少将在实证层面作出重大贡献。最后,在提出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的说法时,应避免陷入中国中心论倾向。学界应致力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创新,重视基于中国实践的创新,通过议题引导的方式,让更多国际同行加入讨论,从而增加国际影响,真正实现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提高。
郑新业发言
郑新业首先从现实层面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需要融入全球化与国际合作。随着当前经济结构服务化、产业数字化和决策程序化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家庭、企业家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在现实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除了过往的一些假说和理论之外,我们还需要借助现代科学的量化、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来指导决策。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国际经济学界已有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成果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实践和研究而言仍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因此,提倡本土经济学的创新和继续推进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二者并不矛盾。他认为,中国的减贫治理、宏观调控、债务问题的处理、蓝天保卫战等实践经验,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而言还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中国实践有其突出的全球价值。我们应当重视中国实践与全球价值的双向互动关系,中国实践走向全球、帮助全球的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最后,郑新业建议科研院校重视经济学教材的建设工作,搭建起从科学研究到教材建设的沟通桥梁,以更好地支持经济学研究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发展。
田利辉发言
田利辉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之争实际是一个伪命题。一般而言,现代经济学科包括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具体涉及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问题。其中,经济学理论本身就要求有一个公认的、典型的国际规范,存在一般性的特征。而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则不同。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制度背景等因素千差万别,其相对应的经济实践及其结果因此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我们在应用这些经济学理论的时候,一定需要充分考虑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制度背景及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而在经济实践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学理论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多,我们有时就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经济学理论所存在的不足或可作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之处,由此反过来推动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最后,他希望中国经济学人能够携手并肩,一起努力把经济学科发展好,让经济学在中国发展得更好、应用得更好。
最后,锁凌燕在发总结发言中提到,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正在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我们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应有之意,也是对中国、对世界应有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经济学研究者一方面通过快速的学习培养了自己的世界级眼光,另一方面也创造性的整合了国际国内的优势资源,快速的推动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同时,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它必然要关注本土现象,具有强烈的人文属性,它的发展离不开本土化,怎样去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关系,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供稿单位:威尼斯wnsr9778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供稿人:沈博
美编:陈玉洁、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